无人机在这里“飞”出一条产业链


无人直升机在湔江河谷上空穿梭;无人多旋翼飞行器在山头起降悬停;无人固定翼飞机在森林上空盘旋……在离成都市区约70公里的彭州市桂花镇鹿坪社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空战大片”——原来,这个龙门山深处的小小村落,竟然隐藏着全国第二、西部唯一的无人机飞行基地!

这个名叫“天空之眼”的基地,是四川省深化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的成果,目前已聚集了来自全国的55家无人机相关企业,西安羚控、成都纵横股份、中科灵动等国内无人机头部企业许多新产品在这里通过测试,成功量产、走向市场。

这么牛的无人机基地,为何会放在山里?它对无人机产业有何助力?普通无人机爱好者能否进入近距离参观?近日,记者走进了这个神秘基地一探究竟。

起飞 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嗡嗡嗡……”来到“天空之眼”无人机测试飞行三号营地,开阔平整的山头平地上,一架无人机正在空中花式“表演”:悬停、平移、滑翔、倾斜……而地面上,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几名工程师一边拿着遥控器发出各种指令,一边在电脑上调试、记录、上传数据。

“这是我们公司一架尚未上市的工业无人机,主要应用于大型户外测绘,正在进行的飞控测试,是所有无人机上市前的必经环节。”公司飞行基地主任郑文强告诉记者。

成都纵横专注于工业无人机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作为国内首家将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产业化的公司,成都纵横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飞、检测、调试。

“可以说,这个专门的无人机飞行基地,对公司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郑文强介绍,在这个基地投用前,公司只能在通航机场完成飞控测试,不仅要受到空中管制的限制,成本也非常高昂。自从2019年“天空之眼”建设以来,他便带着团队长期驻扎在3号营地,承担整个公司的飞行任务。

“比如这台用于应急救灾的飞机,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郑文强指着旁边一台等待交付前试飞的无人机介绍道,“飞机上有一个摄像头可以提供俯视视角,能满足大范围长时间搜寻要求,同时搭载了抢险救灾、消防救援等设备,只要识别到救援目标,就会将实时经纬度立即传递给救援人员。以往这种无人机需要从国外进口,如今我们已经完全实现自主研发和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他介绍,从基地运行到现在,公司已在此完成试飞3400余架次,不仅节约成本30倍以上,还大大推动了新产品研发和工业化量产。

高飞 助推产业建圈强链

沿着蜿蜒的水泥路翻上一个山头,视野豁然开阔,背靠龙门山脉,面朝湔江河谷,周边高山、丘陵、森林、河流、湖泊等各种地形地貌极为丰富。“在这里可以实现‘随心飞’,而且能满足各种应用场景需求。”基地负责人周小明告诉记者。

作为一门战略性新兴产业,无人机产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猛,2021年12月出台的《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明确将工业无人机列为成都先进制造业的重点产业,力争到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

然而,与之相匹配的试飞在过去却增长滞后,关键就在于在“哪里飞”“怎么飞”“如何报批”这三个限制的因素。“龙门山脉一带是成都仅有的空域飞行条件较好的区域。”周小明介绍,在空军和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支持下,“天空之眼”获得了空军批复的半径3公里、真高300米的无人机专用飞行空域。在这里,每天的飞行计划统一由基地上报给空管部门,为企业省去了不少麻烦,“每周至少保证5天的飞行时间。”

据了解,“天空之眼”建于2017年,目前共有6个营地。其中,一号基地主要用于后勤保障,二号基地为无人机驾驶执照培训实操、无人机管制系统测试、航模比赛基地,三号基地为各科研单位提供无人机飞行测试区和检飞区……

随着企业纷纷聚集,一条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其中,成都纵横主要进行无人机飞控研发以及新功能测试,深圳耐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在热像测温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2020年,基地与成都纵横、成都无人机产业协会、中国移动联合,在“天空之眼”打造5G无人机网联大规模场景应用基地。“目前工业级无人机已广泛进入地图测绘、电力巡线、安防监控、应急救灾、智慧城市、农业遥感等若干领域,在5G全面推行后,这个产业的应用市场将更加广阔。”

齐飞 无人机与旅游融合

但这还远远不够。

除了深耕无人机本身的产业链,“天空之眼”所在的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还有着更大的计划:依托拥有西部唯一民用无人机飞行专用空域及龙门山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优质自然本底的核心优势,功能区将聚焦“无人机+旅游”,规划建设无人机智慧谷项目,以成都纵横为链主企业,围绕无人机产业链多元要素体验,整合“产、学、研、游、用”等优质资源,打造集“科创总部+应用生活场+生活社区”为一体的5G物联无人机示范基地、中国西部青少年无人机研学教育基地,打造集“科创总部+应用生活场景+生活社区”于一体的5G物联无人机智慧旅游小镇,未来5年产值有望实现1亿元以上。

“你看那群人,是今年大疆的第一个客户短训班,这次他们要待4天,如果是更专业的培训,比如无人机驾驶员电子执照培训,有的甚至长达1个多月。”周小明指着二号营地告诉记者,无人机不断拓展的应用,让实践、培训、会议、科普等业务迅速增长,今年基地和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签署了协议,为大学生提供实训实践,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据统计,去年基地的人流量已超过6000人次,今年至少还要翻番。面对与日俱增的人流,一个占地15.4亩的科创中心即将应运而生。

“瞄准价值链高端环节,完善配套和建链补链必须同时进行。”据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琳介绍,对标珠海航展,打造集实物展示、贸易洽谈、技术交流和专业竞赛于一体的高水平大会,功能区未来将推动龙门山无人机大会落地落实,同时积极拓展科普、研学、会议、培训等多元应用场景,与旅游区主导产业协同发展,推动无人机体验、研学教育等产业链下游消费环节聚链补链。